□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黄威
【资料图】
正值暑假,北京市朝阳区首都图书馆内,童书分享会、成长课堂、绘画征集展、少儿剧场等各类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儿童及家长前来参加。日前,北京市妇联启动2023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图书馆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北京市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开展好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是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关爱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
改造增设一批“安心通学路”和“爱心斑马线”,到2025年年底全市千人口托位数达4.5个,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向儿童低收费或免费开放,合理增设社区“儿童游戏角”和“街头运动场”,在街区、学校、医院完善儿童活动设施……今年6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妇儿工委办公室等23家单位联合印发的《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按照“儿童优先,普惠共享”“首都特色,首善标准”“全域创建,试点先行”“统筹推进,多元参与”四项原则,提出22项重点任务,倾听儿童的声音、尊重儿童的想法、看见儿童的需要,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聚焦儿童需求,打造友好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围绕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参与等权利的实现,北京市在规划编制、空间营造、儿童参与等领域开展了丰富的规划实践。
记者注意到,《实施方案》围绕改善儿童发展环境,维护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提出政策、服务、权利、空间、环境“五个友好”重点任务。其中,空间友好即拓展开放共享的儿童成长空间,通过重点推进城乡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改善儿童安全出行体验、拓展儿童人文参与空间、建设儿童友好的自然教育设施等5项任务,稳步推进城市街区、学校、医院等各类服务设施和场地无障碍及适儿化改造。
近年来,北京市开展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安心通学路规划设计研究,对184所中学和228所小学周边的道路交通环境进行了整体评估,并选择典型学校,从管控机动车通行、增加通学专用车位、拓展集散等候空间、打造儿童友好环境等角度形成优化方案。
2022年秋季开学前,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和北京景山学校的学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开学礼物——一条亮丽的“彩虹步道”。“彩虹步道”位于灯市口北巷,总共长262米,是两所学校学生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路。长期以来,这条道路上电动车、自行车混行造成的安全隐患,一直困扰着师生和家长。为了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难题,属地街道和相关部门认真论证、规划设计出这样一条安心通学路,有效改善了校园周边的交通环境,让学生们上下学更有安全感。灯市口小学校长吴健介绍,“彩虹步道”正式启用后,在每天上下学时间段将禁止停放各类机动车及非机动车,任何车辆都不能碾压彩虹路面,借道通行,“相当于给孩子争取了专属路权。”
《实施方案》立足北京市儿童事业坚实发展基础,聚焦儿童文化、体育、教育等方面新需求,提出了新时期儿童友好事业发展新谋划——到2025年,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3~5区开展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进建设一批示范性儿童友好街区、社区、学校、医院、公园等,形成一批儿童友好“北京经验”。到2030年,儿童友好将成为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标识,全面建成儿童友好城市,让广大儿童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倾听童声意见,提升儿童参与度
在北京市东城区船板胡同的东交民巷小学门前,也有一条同样的“彩虹路”。值得一提的是,修建这条“彩虹路”的建议源于该校一名小学生的提案。
2021年6月,首届全国“小孩说话也管用”交通安全儿童提案征集活动面向全国6~12岁的孩子发起邀请。东交民巷小学四年级一班的杜沐笛同学在酝酿提案时,想到了自己每天上学都要经过这条胡同,“窄窄的小胡同,小轿车、电动车、摩托车同时穿行,感觉上下学特别不安全。”于是她在提案里写到,3.5米的小胡同,却有各种车辆穿行其间,热闹非凡,上下学时段非常不安全。杜沐笛建议,上下学时,隔离出学生专用步行道,学生走在步行道,车辆走在行车道,这样互不干扰,同学们走在路上也就更安全了。后经专家评审,杜沐笛的建议从全国1000余份提案中脱颖而出,成为最佳提案之一。4个月后,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提案变成了现实,东交民巷小学门前增加了一条色彩斑斓的学生专用步行道,这条“彩虹路”从校门前一路沿着小报房胡同延展开,成为孩子们安全上下学的“防护道”。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儿童参与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邱红说,“彩虹通学路”就是儿童参与的经典案例,广泛而深入地参与不仅能促进儿童主动思考、协调合作,还能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实施方案》显示,近年来,北京市不断落实落细儿童友好理念,开展儿童友好行动,儿童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逐渐由被动的“参加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未成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小楼门长”“环保小卫士”“文明小引导员”等实践活动,少年儿童志愿队伍不断发展。
邱红表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应将儿童参与纳入与儿童权利和自身发展相关的公共事务和设施建设全过程,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儿童和育儿家庭的需求、满意度和意见建议,通过成立线下或线上的议事会来拓展儿童的参与类型和深度,全面保障儿童在社区发展中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
北京市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立足妇联工作职能,发挥家庭工作优势,利用社区妇女议事会、妇联执委、家庭志愿者等平台和团体,培育、建立“一米声音”儿童观察团、议事会和意见箱等儿童参与社区微平台,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此外,还开展“我与我的城市”儿童参与主题活动和“街巷小管家”行动,将儿童权利公约及儿童参与理念,有机融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各类儿童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儿童的参与度和服务社会能力。
串联城市精华资源,践行儿童友好理念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不仅要有儿童的心声,更应有全社会的行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落地。作为全国第一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北京市东城区于2021年在全市率先启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2022年6月,北京市东城区妇儿工委办公室和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布《东城区儿童友好地图1.0版》,地图覆盖了校外实践基地、公园绿地、医院、社区儿童活动阵地等68个点位,通过展示东城区儿童友好空间,促进儿童更便利地享有各项服务,推动“一米高度看城市”儿童友好城市创新实践。
东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城区实行的是“结合老城保护与更新、结合基层社会治理、结合特色阵地建设”的“三结合”创建模式,以长安街和中轴线串联儿童友好精华资源,通过植入蓝绿空间和公共空间,活化二环老城凸字城郭,打造六大儿童友好功能片区,嵌入儿童友好服务网络,形成一街一品一特色。
去年秋天,改造完工后的东城区亮马河公园向社会公众开放,公园位于东二环外与朝阳区交界的亮马河沿岸,是连通东城、朝阳两区的水岸城市空间。改造过程中,公园在保留原有绿植的基础上适当扩展活动空间,打造出专门提供给儿童的活动区域“森林休闲水岸”。走进这处儿童活动区,彩色地面配合着微微隆起的地形童趣十足,游乐设施、林下栈道、互动科普装置和各种攀爬设备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了灵活、有趣的游乐空间。
据了解,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保障儿童优先发展”,并将“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方案(2021—2025年)。通过充分挖掘古都文化、科技创新等首都特色优势资源,强化各类资源与学校、社区联动共享,在儿童文化、体育、科技等领域开发具有首都特色的产品、开展具有首都特色的活动。同时鼓励社会参与,加强群众对儿童事务的监督管理,支持家庭、学校、社会等三类儿童友好环境建设,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标签: